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強大太陽風「Killshot」侵襲地球, 有可能會發生嗎?

在早前的文章分享過,由於 Planet X將要逼近地球, 其引力將持續影響地球,令地球內部能量增加,於是形成更大型的地震、海嘯、颶風、洪水。直至2013 年4月,2013年總共發生了17次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11次發生在4月。


















甚至,Planet X將會影響太陽,太陽活動因此而加劇。


前美國軍事情報軍官少校Ed Dames,聯同他所訓練的遙視者 Remote Viewer, 竟然在多次遙視將來的實驗當中,看見一連串龐大的太陽耀斑直接打進地球表面,把地面上的建築物燃燒殆盡。這種龐大級數的太陽風稱為「Killshot」。以往Ed Dames 曾經準確預測了一些災難,包括2007 年,一種基因變異真菌肆虐非洲,摧毀食品供應及蔓延到美國及世界各地。以及 2011 年於日本發生的「三‧一一事件」,引發了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
















遙視技術,原先為七十年代初,美國軍部的高度機密計劃,利用人腦內在和直覺能力作軍事用途。遙視者把圖片逐步建構起來,這有如攝影機在微弱光線下曝光很多次,才能逐漸看到細緻的畫面,人腦就是照相機,紙筆就是菲林膠卷,他們會用草圖及文字把影像記錄下來。詳情可觀看以下網站。


他們指出,太陽風「Killshot」出現原因是來自一顆非常巨大的星體。它將會近距離穿過地球軌跡,破壞保護地球的磁場。並且,在地球和太陽中間穿過,連成一直線。那時,一連串非常強大的太陽耀斑便會噴出,衝擊地球大氣層,這種日冕物質的拋射名為「Killshot」 ,這種極端的熱力將會影響全世界,導致數十億人死亡。另外,由於那顆經過的星體非常巨大,因此地球會同時搖晃及震動,甚至地軸因而瞬間轉移,觸發海嘯、地震、火山爆發,大氣層更會嚴重加熱,出現前所未見的大氣現象。「Killshot」更會破壞電網、人造衛星,令電力及通訊中斷以及間接使食物出現短缺。















至於在 Killshot 發生前,還會有數個徵兆,包括:
1.      北韓在朝鮮半島使用核武
2.      當太空穿梭機遭隕石雨等被迫降落
3.      戰事中的軍人看見天上前所未見的異兆,然後所有人離開戰場歸家去

接著,「Killshot」便緊接而來。


















其後,Ed DamesRemote Viewer 所看見的景象,當「Killshot」太陽風擊中地球時,南半球會首當其衝,因此他們發現整個南半球亦幾乎沒有避難所,澳洲有少數例外,新西蘭亦只有一、兩個。幾乎所有的避難所都在北半球,例如:歐洲的北歐、奧地利、波蘭一直延至俄羅斯等地。北緯30度以上的地區為最安全地點。但由於到時Killshot的衝擊波將會燒毀北半球部分地區的電線和電子儀器,造成嚴重火災。因此即使你住在北緯30度以上的地區,身處於大城市也是很危險的;選擇居住在郊區則較為安全。如果你身處於香港,亦應該做好遷離的準備。

在名為「Killshot」的影片末段,Ed Dames 告誡所有人要作出準備,包括預備 食水、食物和藏身之所等。

另外,早於2009年,美國太空總署已公布︰『第24週太陽週期將在20135月見頂』。太陽將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活躍期,可見2013 年,太陽風將會越加猛烈,並對人類社會構成極大威脅。

詳情請細閱美國太空總署網址︰

也可以參考以下交章:20135月.太陽活動週期見頂

可以肯定,「Killshot」絕對有可能會發生。最重要的是,「Killshot」會否於今年 5月發生呢?務必密切注視上文的三個徵兆。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Planet X 與 2012 :有聲響隕石數量急增,與Planet X接近地球有關嗎?

  過去提到Planet X(或Nibiru)的時候,它是一個神秘的巨大行星,它是一顆體積比地球大4000倍的星體,或可以說它比木星大4倍的行星。過去,地球的文明因着它的逼近而全面毀滅,甚至使地球的自轉軸出現地軸轉移現象(註1),詳細資料請看末段的「附加資料」。

Planet X於太陽系外圍時地球的影響

  近年來,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氣候反常、極端天氣等現象,科學家們都指向是人類文明和過度使用資源的惡果。及至由2010年初起,動物大量群死、天坑等不斷出現,讓人意識到這種種不尋常現象是否能單以極端氣候來解釋!

  由於Planet X將再次逼近我們的太陽系,最初由於Planet X離地球尚有很遠、很遠的距離,地球主要受到Planet X 的引力影響,所以氣候逐漸會變得極為反常。這方面,從2000年起的反常天氣的數據可以得知。隨着它進入太陽系後,走向太陽的位置,它與地球的距離便越來越近,而它龐大的引力更會影響着地球的磁場、流質(地殼以上的海水、雲層,地殼以下的熔岩),所以天坑、不明的地鳴聲、動物群死加劇出現。

  再留意一下,以下的現象是否經常成為新聞的主要題材?

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包括:
1)地震次數劇增
  因Planet X接近的巨大引力,導致地震越來越頻繁。

2)動物群死
  因著Planet X的巨大引力和磁場,令地球本身的地磁減弱,導致大量動物的體內導航系統出現問題而集體死亡,例如近期候鳥群、牛群、魚群大量集體死亡。

3)精密電子儀器失靈
  因着地球本身的地磁減弱,令地球所有的磁場保護減少,因此進入地球的宇宙射線相對增強。這導致很多敏感的電子儀器,例如汽車和飛機儀器失靈,引致廠商頻頻回收產品,或甚至經常發生意外。

Planet X更接近地球時會出現的現象--隕石增多

  Planet X本身是一個體積龐大的行星,藉巨大的引力下,任何繞過它的細小的碎石都可以成為它的衛星。這就如太陽系內木星和土星都是質量龐大的行星,它們分別有數十個衛星繞着它們公轉,而且土星更有以大量碎石組成的土星環。足以證明Planet X可以擁有大量不同大小的碎石,或衛星。而Planet X最外圍的碎石、衛星,多數會是質量較為細小的,但隨着與Planet X的距離漸近,將會出現體積和質量較大的隕石。


土星環

  如果近年多了報導流星、火球,甚至是隕石墜落等的事件,這是否可以說明Planet X已經極之接近地球?這又與聖經談及末日的日子有關連嗎?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2012年底統計,三份一美國人視近來天災為末日啟示






















民調:1/3美國人視近來天災為末日啟示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1214


根據13日公布的一項民調,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近來的嚴重天災和新約全書(New Testament)所形容的啟示錄(Apocalypse)有關;但更多人則認為要歸咎於全球暖化。

這項由公共關係研究機構/宗教新聞服務(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Religion News Service)所進行的民調指出,在為水患與熱浪或寒流尋求解釋時,36%的受訪者和66%的福音派基督教徒提到世界末日,但63%的美國人則認為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另外有67%認為,美國政府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處理這個問題。

民調顯示,約有15%受訪者認為世界末日會在他們有生之年到來;2%說末日就在今年 12  21日的馬雅長紀曆(Long Count calendar)13個周期結束時、也就是所謂的馬雅末日。這項民調是在125日到9日針對1,018位成人所進行,調查誤差為正負3.2%



另一則同類型的新聞:

三分一美國人認為極端天氣預示末日"
(星洲日報/國際)2012-12-14


(美國華盛頓14日訊)根據週四發佈的最新民意調查,三分一美國人相信,最近惡劣的自然災害,與《新約》的啟示錄有關聯,極端天氣暗示世界末日即將到來。該研究也表示,有更多人歸咎於氣候暖化。

公共宗教研究所與宗教新聞服務聯合進行的民調顯示,36%受訪者及66%福音派基督徒相信,洪災、熱浪及極寒天氣預示著世界末日。其中,全球暖化會導致世界末日是得票率"較高的一項,63%受訪者歸咎於氣候暖化加劇天災,67%認為美國政府應做更多解決這問題。15%人認為,他們在有生之年會看到世界盡頭",2%相信瑪雅曆預言1221日就是世界末日。這項民意調查在1259日進行,共1千零18名成人參與,誤差幅度為3.2%


有留意國際新聞的朋友都會發現,在過去的一年地球的災難實在有增無減。世界氣象組織都認為2012年全球氣候"很熱"和"很極端"。 為什麼世界會有如此急劇的演變?和第十行星接近地球有關係嗎?

詳情請看:


碳14、鈾鉛定年法的錯謬


碳14、鈾鉛定年法的錯謬

很多相信進化論的人都相信一個假設,就是地球的生物經過上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時間,以一個極為緩慢的速度演化,最後導致今天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有人認為人類也是由其他較低等的動物演化而成的。











事實上,支持進化論的科學用以證明進化論的化石樣本,其中採用的放射性定年法並不準確。進化論支持者斯達腓 (W . Stansfield) 誠實地指出:“ 明顯地放射性測量法雖然一向受人信賴它們實際上是不可靠的年代測量法用不同方法測量地層常得到不同的結果 … 我們沒有一個長期絕對可靠的幅射鐘。”

其中兩種較多人認知的放射性定年法有:14檢測法和鈾鉛定年法。14檢測法用於測量動植物的存在年份;鈾238則用於非生命體,如岩石。

14檢測法

碳是地球上的一種元素,大自然中的碳主要分為碳 12 和碳14兩種。絕大部分的碳原子是碳12,碳 12具有穩定的原子結構,不帶放射性;碳14卻不穩定,帶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 ──  isotope。一般來說,碳 14的出現是因地球大氣中的氮 14受到宇宙射線、太陽風等能量射線打中而產生的。 而碳 12和碳14在大氣中,大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植物同樣會吸收這兩種二氧化碳,以便在光合作用中製造碳水化合物。動物因吃植物,所以也吸收了碳 14。 

當動物或植物活著時,雖然碳 14會變回氮氣,但是,生物仍然會繼續吸收碳 14, 所以,生物體內的碳 14和碳 12比例,與大氣層中的碳 14和碳12比例應該沒有多大分別。但是,當生物死了之後,沒有吸收新的碳 14,而生物體內已有的碳 14因為不穩定,即具放射性,於是會越來越少,生物體死得越久的,碳 14便越少。 

碳14 的放射性半衰期為大約 5730年,即是每經過5730 年,有一半的碳14會衰變為氮 14, 如此類推,再過 5730年,原本的碳 14就只餘下四分一, 再過多 5730年,原本的碳14 就只會餘下八分一等等。 現在,地球上大氣中的碳 14 和碳12比例大約是一比一百億,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這生物剛死時的碳 14是多少,就可以從他現有的碳 14計算出他死了多久。現在,最好的儀器是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可以用碳 14測到年齡約九萬年前的化石或曾經存活的生物 。


















但是,這個用來測定化石或曾經存活生物年齡的方法,卻有一個嚴重錯誤的假設。一般被進化論影響的科學家都假設地球在過去億萬年中,環境並未曾出現過大改變,大氣層的成份
和宇宙射線也在過去億萬年中不曾改變,於是,假設大氣層中碳 14的出產和衰減早已達到平衡,認為現在大氣層中的碳 14和萬年前的碳 14是相同的。

不過,人們已知道有某些情況會影響大氣層中的碳 14成份。 例如十七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人類開始大量燃燒煤炭和石油,增加大氣層的碳成份,因為這些煤炭和石油在地底下長久隱藏,不受到宇宙射線所影響,所以碳 14含量比較少。 因此,工業革命之後的生物,身體的碳14和碳12 比例相應較少。 如果我們不知道有這因素存在,用放射性碳法計算出來的年齡便會比真實年齡較老。

此外,自從 1940年代開始試爆原子彈之後,大氣層的碳 14會較多,因此,計算出來的年齡可能比真實年齡年青。

還有,地球的磁場也會影響碳 14的份量,地球磁場強的話,地球磁場會保護氮原子,減少被宇宙射線擊打的可能性。而據火山熔岩的分析已經証實,地球磁場在過去幾千年不停地減弱,再加上太陽活動和宇宙射線都比以往更為激烈,因此,使以前大氣層中的碳 14比現在少。 

所以,當用這個方法測量本來只有幾千年歷史的樣本時,便會變成有幾萬年歷史, 甚至有過百萬年之誤差。事實上,被認為是要在地下經過幾百萬年的高熱和壓力,才能夠形成的鑽石,裡面的碳14 理應在經過幾萬年就會全部衰退,但經過測試後,科學家卻發現,所有樣本的鑽石都含有碳 14。此外,近年亦有科學家發現,當太陽風打中地球的同時,實驗室的放射性物質的樣本, 在半衰期竟然立時改變,令放射性半衰期不變的假設,完全被打破。 


影片:Vol.114 14測驗物件年期的誤差



鈾鉛定年法

鈾鉛定年法通過測量鈾-235和鉛-207以及鈾238和鉛206的比例測量石頭,可以測量大約一百萬到超過45億年的年代,精度大約為測量範圍的0.1-1%。鈾經過45億年的半衰期後,會放出α粒子,其後α粒子會演變成氦氣。

238測量法 建基於三大假設。第一:假設在一件自然物質中,鉛的數量起初為零個單位。第二:假設鈾轉化為鉛的速率不受外界影響。第三:假設鈾轉化為鉛的過程中沒有受外界添加或減少任何鈾和鉛的數量。 可惜這三個假設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行的。第一,除非經過提煉過程,否則鉛在物質中的含量不可能為零。事實上這些測量的岩石是從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第二,科學介已經證實熱力和紫外光可以影響鈾轉化為鉛的速率。第三,已證實地下水可以帶走或添加自然物質中的鈾和鉛。

庫克博士 (Dr. Melvin Cook) 是諾貝爾獎的得獎者(Nitro Nobel Gold Medal in 1968),他以鈾放出氦氣的現象為前提,鈾由地球出現至今已經放出氦氣。他計出大氣中存在氦氣的含量,得知地球上的鈾經過多少時間放出氦氣。另外他做過一個實驗,發現氦氣不能離開地球。最後他發現地球上的鈾只存在過一萬年以下。很多人不接受他的理論,因為證明了進化論是錯的。

科學家Robert Gentry利用Radiohalo 暈圈法證明了地球十分年青。每一塊石頭可以透過能量圖表來分析它的能量轉變和物質形成的過程。它證明了全地球的物質都是少於十萬分之一秒同時間出現。

這些科學研究都證明了人類歷史並沒有幾百萬或幾十萬年之久。按著聖經,人類只有大約六千年的歷史。人類是由一位上帝創造的,神說要有植物、動物、人類,在剎那間這些生物就創造出來了。每個人一生所做的事都要和我們的創造主交帳,惟有認識創造我們的主才不會枉費這一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alaccagospelhall.org.my/science/science1.htm